欢迎访问北京新闻网网站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招商加盟 民生新闻
时政新闻 经济新闻
军事新闻 体育新闻
美食文化 名人动态
时事观察 女性健康
法治生活 男性健康
大型活动 食品安全 生态环保
健康卫生 房产商情 财经在线
娱乐资讯 旅游天下 科技之窗
文化名人 文化产业
中华情缘 书画收藏
报料投稿 查询系统
今天:
湖北分类网
  • 开心二手网
  • 027军事网
  • 武汉热线
  • 陕西教育网
  •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体育新闻 >

    盘点2013十大假新闻:丈母娘真送宾利?(图)

    时间: 2014-01-10 03:05 作者:威展 来源:网络整理 点击:

      14年来,每到年底评选当年的虚假新闻已经成为本刊的一项例行工作,虽然偶尔也会遭遇一些不同程度的诘问、挑刺、不解,甚至谩骂、官司,但我们坚信这种旨在提高新闻专业素养而进行的批评和探讨,有其毋庸置疑的现实意义。

      在2013年岁末盘点本年所发生的虚假新闻案例时,我们欣喜地发现了不少同道者。比如,在“天涯社区”网站上,有位网友评选了2013年“那些狗血的假新闻”,文中选择的不少案例与我们不谋而合,甚至写作的体例也与我们有些类似。《新华每日电讯》刊发的《盘点2013年那些“狗血”新闻反转剧》一文,梳理了2013年的舆论翻转事件,以此反思热点新闻缘何屡成“最新谣言”。《南方都市报》的一位资深记者开设了名为“坏新闻”的微信公众账号,不定期地臧否媒体对某个新闻事件的报道,其中不少内容就是媒体刊发的虚假新闻。

      由此可见,一方面,虚假新闻泛滥,已成中国新闻业的顽疾而难以根除;另一方面,包括专业的新闻媒体、新闻工作者和网友在内,大家都意识到了虚假新闻的危害,并通过各种方式使其彰显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当然,问题的关键仍在于如何有效地治理,只有在概括其特点、分析其原因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找到合适的、有效的治理方法。

      比尔?科瓦奇和汤姆?罗森斯蒂尔在《新闻的十大基本原则》中提出了新闻业和公众期待的“十大原则”,其中首当其冲的原则就是:新闻工作首先要对真实负责。?真实性是媒体从业者的职业底线,也是传媒业的共业。但恰恰是真实性,却成了新闻业的“阿喀琉斯之踵”,它似乎成了新闻行业的宿命。虚假新闻虽然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但还是屡禁不绝,有的时候,甚至出现报复性的反弹。总体来看,2013年的虚假新闻呈现出如下一些特征:

      第一,数量大、种类多。在写作2012年虚假新闻研究报告时,我们注意到,在行业主管部门、新闻媒体、社会公众的高度重视下,中国虚假新闻的泛滥之势得到了一定的遏制,最直观的表现就是相关案例的数量和影响都不及往年。但是很遗憾,这一良好势头未能延续,2013年的虚假新闻似乎出现一种报复性反弹的态势,从年初到年尾,不断有新的案例发生,令人心生目不暇接之感。不仅表现在典型案例的数量巨大,而且表现出的形式也多种多样。

      第二,涉及的媒体类型广泛。在本刊以往评选的案例中,都市报曾是虚假新闻的多发区。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媒体则已成为虚假新闻的重灾区。而今年,在为“客里空”亮绿灯的一长串大大小小的媒体名录中,竟多次出现了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中新社这些中央级媒体的名字,还有《南风窗》杂志这样多年拥有良好声誉的媒体跻身其间。此外,随着新的媒体平台的开发,媒体的官方微博、新闻客户端、微信公众账号,也顺理成章地被纳入虚假新闻的研讨范围。2013年有不少起虚假新闻被媒体官微广泛转载,集体沦陷的窘境一再出现。

      第三,虚假新闻体现出鲜明的媒体融合特征。2013年有不少起虚假新闻并没有在传统媒体上落地,社交媒体是其重要甚至唯一的传播平台,比如“2014年放假安排”以及“外国小伙扶摔倒中年女子疑遭讹诈”这两条假新闻,就被传统媒体官微广泛转载。在面对突发、爆炸性新闻时,媒体官方微博已经成为一个“抢发独家新闻”的重要渠道。但是,强调时效性能否成为失实消息传播的理由?当媒体纷纷设立社交媒体编辑岗位打理媒体的官微时,传统媒体时代的核实查证程序、规范和技巧,是否依旧适用于微博、微信?这些新的问题值得进一步讨论思考。因为,如今媒体官方微博、新闻客户端、微信公众账号已经成为重要的新闻推广和发布平台,一旦出现虚假新闻,根本无法与媒体本身切割开来,同样会对媒体的权威性造成伤害。

      第四,追究查处的力度有限。2013年林林总总的虚假新闻案例频出,却只有很少一部分被相关主管部门出面查处,特别是有些影响重大、传播效果恶劣的虚假报道,没有看到公开处理的情况。而在官方通报的数量有限的案例中,有些虚假新闻本身的影响力很小,甚至还不乏存有争议的案例。另外,在2013年的虚假新闻中,不乏商业炒作的案例。尤为可耻的是,炒作者往往利用人们的善良,以无良手段,假借新闻形式,达到特定的商业目的。对于这些恶意炮制虚假新闻的炒作者应该如何惩处,可能也需要相关部门充分地重视和考量。另外需要指出的是,随着不同媒体间融合程度的加深,数字化媒体可以轻易地对已经发布的报道进行修改,这就给虚假新闻的辨认和追究带来了新的困难。

      2013年5月,浙江、上海等地率先成立了新闻道德委员会,期待能够为遏制虚假新闻的泛滥发挥行业自律的力量。

      第五,虚假新闻背后的社会情绪值得关注。2013年不少虚假新闻的内容本身似乎是为了弘扬正能量或者批判社会丑恶现象的,但由于所报道的内容存在人为设计、主观臆想、商业策划、刻意作秀等问题,最终被拆穿,非但没有弘扬正能量,反而在被拆穿后造成了“负能量”的累积,对社会信任造成更大的伤害。这类“新闻”之所以备受关注,正是因为现实社会缺失了某些东西。但假的终归是假的,这类虚假新闻就提醒我们:看新闻时要摒弃先入为主的刻板成见,越是情绪化的东西越需要冷静的态度。?媒体报道时有多少事实就说多少事实,不轻易下结论,更不能抱有炒作之意故意偏离事实。

      第六,图片、视频引发大量虚假新闻。2013年不少虚假新闻是以图片或视频形式传播或为事实依据的,突出的一个例子就是12月初发生的“外国小伙扶摔倒中年女子疑遭讹诈”一事。拍摄者只是拍到了这样一组照片,对于事件的真相缺乏调查,就想当然地添加了一些文字说明上传到网上。可以预见的是,随着网络用户上传图片、视频内容越来越方便、越来越多,这些UGC(用户生产内容)因缺乏必要的把关机制将会引发更多的虚假新闻。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我们的虚假新闻研究报告一直以来仅以中国内地媒体为分析对象,因此像2013年4月18日香港《大公报》刊登的《北京“的哥”奇遇:“习总书记坐上了我的车”》,虽然颇具典型意义,并被认为体现了web2.0时代虚假新闻的一些新特征,?但由于超出本刊考察研究范围,只能将其割舍,不过我们仍会将其留存于案例库,以备深入研究。

      在这里,我们从《2013年虚假新闻研究报告》中选择10个案例,简要剖析。更多的案例剖析及相关理论研究,刊登在《新闻记者》2014年第1期。

    (责任编辑:威展小王)

    国际新闻

    更多>>

    民生新闻

    更多>>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 机构介绍 | 报社动态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查询系统
    Copyright©2014 http://www.168aaa.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北京新闻网 企业信息
    【免责声明】本站新闻均为转载,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对文章观点有异议或持有反对意见,请及时联系客服处理,谢谢!QQ:501734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