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北京新闻网网站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招商加盟 民生新闻
时政新闻 经济新闻
军事新闻 体育新闻
美食文化 名人动态
时事观察 女性健康
法治生活 男性健康
大型活动 食品安全 生态环保
健康卫生 房产商情 财经在线
娱乐资讯 旅游天下 科技之窗
文化名人 文化产业
中华情缘 书画收藏
报料投稿 查询系统
今天:
湖北分类网
  • 开心二手网
  • 027军事网
  • 武汉热线
  • 陕西教育网
  •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汽车商情 >

    李修平嫁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

    时间: 2014-01-08 12:44 作者:威展 来源:网络整理 点击:

    搜索精品

    相关内容

  • 郭德纲:我不愿意这样一枝独秀2006/03/30
  • 美风投进中国投资WEB2.0娱乐门户 2006/03/29
  • 谭咏麟首次证实有两个老婆2006/03/24
  • 胡玫与当代视觉艺术中的新历史主义2006/03/24
  • 绝唱:拿什么拯救你,罗惊?!()(图)2006/03/23
  • “花儿”谢不了,继续《喜唰唰》2006/03/23
  • 香港警魔曾参加娱乐节目赢取6万奖金2006/03/22
  • 置疑陶东风《警惕流行歌曲中的种族主...2006/03/19

     

    李修平嫁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

    时间:2006/04/01 出处:知音

    “国脸”央视主播
      
      东方日报报道,有中国「国脸」美誉的央视《新闻联播》首席女主播李修平,曾以其端庄恬静的形象和大方高雅的气质,赢得中国亿万观众的喜爱,被认为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尽管她主持央视新闻节目十七年来,始终以矜持文静的形象出现在萤屏上,但其端庄肃穆、不苟言笑的形象亦逐渐引起部分年轻观众反感,有网友发表文章批评她,「声音无底气,表情很尴尬」,有人更直接认为,「李修平应改行,实在不忍心再看她的播音画面」。
      
      据悉,央视也一度欲将她包装成文化节目主持人,但也引来批评,指她不够活泼,太严肃,最终又回《新闻联播》。
      
      来自兰州的李修平,八七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八九年由甘肃电视台上调央视,由于她不爱化妆,因此在央视内部也是出名的「素面朝天」大姐。虽然李修平目前的主持形象引起争议,但其个人操守却甚有口碑,坚持不拍广告,不参加商业表演活动。去年她与中国政治明星,现任湖南省委书记,前交通部长张春贤喜结连理,成为京城政坛佳话。
      

        素面朝天李修平
      
        在李修平目前的位置上,种种诱惑就在眼前。只要轻轻一伸手,就能抓到,她却甘心让心中的“规矩”约束了自己——而且那么平静、自然……
      
        采访了李修平,心里多了一份平和与宁静,这宁静平和是她传达给我的。
      
        有人说,在今天心灵敏感的人大都很难生活得心平气和。确实,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我们在现实生活和许多传播媒介中都感受到一种焦灼和浮燥,它似乎已成为一种社会心态,弥漫在人们的言语和行为方式中。在当今影星歌星和传媒界中的名人中,我们更容易看到这种浮燥、焦灼。采访李修平时,我意外地发现她是那么平和、平心静气。她没有说“屏幕后的酸甜苦辣”,也没有做名女人如何难的感慨,她穿着非常普通的毛衣,说话声音平平的,朴实、不做作,而且没有化妆,连最本色的口红也没有画。
      
        我喜欢素面朝天
      
        有熟悉李修平的人说,生活中的她“土”,好象她总是穿西服风格的服装。现在新潮女装抬眼就是,即使职业女装的款式和面料也早已更新换代多少回了,而她却是老一套。还有,她不化妆,这在当今的职业女性中是少见的。
      
        “你不化妆是为了保养皮肤,还是对自己容貌或者素质的自信?”我问。
      
        李修平回答:“我喜欢素面朝天。”
      
        严格地说,新闻播音员是一种非常朴素并且有点呆板的工作,为了要给观众传达新闻的真实与快捷,电视台取消或淡化了所有的有碍于此的因素,播音员面对观众时总是一种固定的场景和大致相同的面孔,它单调、平面。由于面对镜头面对观众时总是化着妆总是一个“大二寸”照片,天长日久,李修平觉得这不翰实,甚至 “虚假”,这种感觉困扰着她,所以她喜欢自己的“真实面目”——粉黛不施。
      
        不止一次认出她的观众说:李修平,你比电视上漂亮。这话使李修平愉快,但是她并不是仅仅为此而一反世俗,她喜欢的是她从中找到了一种真实的、踏在大地上的实实在在的感觉。
      
        李修平1989年从甘肃电视台调到中央电视台做>的播音员。记得当初她播音时弱弱地显得有点不堪重负。在一篇文章里,李修平曾经说起过自己“笨”的往事:一篇新闻稿几遍都通不过。不间断地努力工作使李修平很快成熟起来,她的播音清新、温和、自然大方,她使一向严肃有余的>多了一份亲切,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观众的喜爱。李修平自然而然地成了具有全国知名度的名人。
      
        名人常常会有一种被众人放逐或被束之高阁、高处不胜寒的孤独感。
      
        李修平说:“孤独?我不孤独。如果把自己高高地架起来,好像别人的素质都低下,那怎么能行?中国有八亿农民,电视观众中农民占大多数,农民也需要看电视,来了解国家大事和世界情况。”李修平非常自然地回答。她的思路、角度是国家电视台>播音员的,也是李修平的。
      
        李修平沉吟了一下说,我总觉得,每个人都有最闪光的地方。城市的朋友见多识广,农民呢特别纯朴重感情,他端给你茶水的碗可能不干净,让你坐的炕也脏,可是他的那份真诚真让你感动,送你走的时候,送一程又送一程,恨不得送出十里地。
      
        李修平曾经到陕西省铜川采访过,在那里一群一群的农民满满站了一山坡。她说,“那是冬天啊!”李修平从农民的热情中深深地体味到了农民的一种精神,这种精神悄然融入她的内心。
      
        在中国,尊重农民看得起农民的人大都心地善良,能平等待人,尊重别人的人格与自由。李修平正是这样的人。
      
        我没有孤独感。李修平认真地说,我有许多朋友。有一种平时很少联系,甚至电话都不常打,可是大家到了一起的时候,就好像从来没有分别过,没有隔膜没有距离,这是最好的朋友……还有的朋友,他能够帮助我,比如,当我说错了话时,他对我说,你说错了,这应该是怎么一回事,你这样说,会闹笑话的。
      
        “我好像看不出朋友的缺点,我总觉得,每个人都有最闪光的地方。”李修平毫不掩饰。
      
        “我没有名人的感觉,我只不过是处在中央电视台>这个位置上,由于工作性质常常和大家见面而已。”
      
        李修平是名人,但李修平很清楚,一派心平气和。李修平真是个粉黛不施、素面朝天,在精神上也是。
      
        犀利的眼光和洞幽烛微的观察力是我们需要的,在世风日下的今天,我们也同样渴望着善良与平和带来的一片片缘荫。
      
        仿佛很久很久了,有许多人生活在焦虑、纷纷攘攘之中,今天,在李修平身上,我看到了一种“静气”,它就像一道怡人的风景……
      
        我就好比一个符号
      
        中央电视台的一大景观便是名人荟萃群星璀璨,耀眼的星光带来的另一个诱人结果,就是“名人效应”。“名人效应”在不同人的眼里有着不同的意义,它可以是个人价值实现的一种证明,是社会公众对一个个体智慧或劳动的认可与尊重,可以是声名流传的一个途径,也可以是对所在集体的一种贡献,比如人们说起赵忠祥就想起>、>。名人效应还有一层内涵,就是它对许多人来说还意味着相当可观的经济效益,这一点足以令许多人昏头昏脑,不知所以。
      
        李修平不然。
      
        有人说新闻中心是中央电视台的拳头单位,而>是新闻中心的关头栏目。李修平在此“要地”做“名人”,她是怎样认识“名人效应”的呢?
      
        她说:“我就好比是一个符号,让观众看到我就想起>。”众所周知,晚会非常“火”,收入也“火”,有不少名人在此处把“名人效应”发挥得淋漓尽致。李修平对各种文艺晚会却非常慎重,除了与地方电视台合作和国家重大活动以外,其他形式的晚会她一次也没有参加过。她说:“在我们这里,这是不成文的规定。领导说,这是为了我们形象的纯粹。”
      
        一次,李修平随国家领导人出访,出镜报道时,由于当地天气特别冷,她穿了一件大衣,大衣线条简洁,宽宽的毛领和毛袖口,很多人看了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但是领导批评了她,因为这件大衣使她更像是一位淑女,偏离了新闻播音员身份。
      
        “形象纯粹”就意味着角色、位置的固定与活动空间的限制,李修平及其工作伙伴就意味着>,而不是火爆地在各领域开花,各种场合频频出现,无所不能无所不会。
      
        很多人利用名人效应,非常方便地合理合法地获取数目可观的收入。不可否认,经济收入的丰厚,带来的不仅是生活的优裕,还有生存空间的拓展。“李修平,你觉得自己是在为‘符号’、‘形象’的纯粹、为>做牺牲吗?”我问。
      
        李修平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她说,“我曾经看到过一个美国的社会调查报告,印象特别深刻。有一个美国新闻节目的主持人原来的收视率是60%,可是在他做了一次广告之后,他的收视率立刻下降到20%,观众对他的信任感没有了。”
      
        “我曾经应邀在一个地方电视台作一台综艺节目的主持人,当时我注意到我的台词中有一句带有广告色彩,我拒绝了这句台词。那场晚会请了港台的歌星影星, 现场气氛热烈。可是后来我接到了当地一位观众的来信,信是用繁体字写的,写信的人是一伴老教师。这封信对我震动很大。他说,我一直喜欢你主持的节目,没有想到你居然会参加主持这么一个品味低下的晚会。这封信对我震动太大了。这位观众给我写信表达了他的失望,没有写信的观众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孰重孰轻,李修平心中明明白白。
      
        凡事要不破坏规矩
      
        李修平是兰州人,她这样形容她的家庭:“板板正正”。相当有疑聚力。至今,无论李修平怎样忙碌,她都要回家过年。她的母亲相夫教子,父亲是桥梁工程师,家里非常“讲规矩”。父亲做事是一板一眼。该吃饭时,就是吃饭;该睡觉时,必须睡觉;该工作了就要尽职尽责,多少年如一日。当初李修平高考连续三年落榜,父亲却从来没有为她“走后门”找工作,父亲的话里没有丝毫通融:“你如果继续复习考大学,我支持你;你如何不想考了,就把档案放在街道上,听街道的安排。”
      
        李修平特别不服气:姐姐哥哥都上了大学,怎么我就不行?后来李修平考上了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离家时父亲送给她几句话:“生活要朴素,学习要努力,做人要坦诚”,这是一个父亲送给女儿的“规矩”,他希望以此来约束将要远行的女儿。在学校时,李修平常常以此“规矩”进行自检,她说,这可以说是我的座右铭,影响着我的生活道路。十几年过去了,李修平成熟了,“朴素、努力、坦诚”这一人生的“规矩”也化入了她的意识深处。
      
        “李修平,在合理合法的情况下,你会不会兼职搞点经营,作为一种实践,扩大自己认识现实的窗口?”
      
        “考虑过,”李修平说,“但是要不破坏规矩。”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古人以此来说明,如果没有一个法则可以遵循,事物就不成其形。孔夫子也有一句著名的话:“随心所欲不逾矩”,说的是做人的境界:到最高境界非常自由时仍然要在法则之中。每个人的生活原则是不同的,有时一个个体的人的原则实实在在地和一个集体甚或国家的民族的形象联在一起。在许多人疏远责任和良知,放弃约束而代之以“潇洒”、“过把瘾”的时候,李修平却恪守着父亲送给她的“规矩”。在她目前的位置上,种种诱惑和机会就在眼前,她只要轻轻一伸手,就能抓到……而她甘于让心中的“规矩”约束了自己。
      
        可能正是这规矩塑造了她那健康的心态,达观、向上。她说,达观向上的心态就好比是充电,它能给人以力理和勇气。有时候,一个人的机会差些,可能等待的时间长一些,这时健康的心态特别重要,它能帮助你,使你不想歪门邪道,使你善于等待。
      
        李修平果然能够自持。
      
        不知怎么地有这种想法:当假冒伪劣猖獗的时候,如果我们国家电视台新闻节目的主持人或者播音员在金钱、名利面前不能自持,不能给人以信任感,那么就会对老百姓的心态有怎样的影响呢?
      
        新闻媒介的竞争一天比一天激烈,窗口的重要是不言而喻的。首先必须有李修平这样“循规蹈距”的敬业精神,才能铸就国家级传播媒介的地位和权威。
      
        我的理想是当老师
      
        李修平很有观众缘。
      
        她经常接到很多观众来信,就是在信中,她仿佛和观众真正地面对面了,她触摸到了观众的爱心、信任与理解。观众给她写到:你今天的发型不太好。有不少观众知道她有口腔溃疡的毛病,给她寄来了药方、偏方。每年岁末,李修平都能收到一份特殊的新年礼物:这就是整个一年中所有她播出过的新闻节目单,包括不为人注意的18点、24点播出的新闻。这真是让人心砰砰然的礼物。
      
        或许李修平对观众的爱,很大程度上是来自观众一封一封的来信。在一次活动中,有一个女孩从人群中奋力向李修平挤去,将要到她身边时,被保安人员一把推了回去,李修平拉住保安:别推别推。她说,“我怕伤了小姑娘的心。”
      
        面对观众来信,李修平不可能回太多的信,但小学生的信,她经常回,她爱孩子。包括孩子们在信中问她“话筒在哪儿”一类的问题,她也会在信中耐心地一一答复。她说,“我做播音员是无心插柳,我从小的理想是当老师,做幼教老师,至今这梦依然……”(文/沙妮> 杂志1996年4月)
      
      附:轻描淡写李修平
      
        与李修平约好在中央电视台三楼的咖啡厅见面。我匆匆赶到时,咖啡厅里零散地坐着几个人。视力欠佳使我养成了总在脸上漾起暧昧微笑的习惯,以免疏忽怠慢了有可能迎面而来的每一个熟人。当我带着这种暧昧的微笑走向李修平时,并没有看清楚那是不是她,可是我知道,就算她再不事修饰不施粉黛,就算自己的视力再如何的不济,也能一下子将她从人群中分辨出来——人本能地善于在陌生的环境中发现自己熟悉的事物啊。
      
        在电话中,李修平用她那一贯既不甜也不过分庄重的清澈嗓音说:“我这人真的太平淡了,你要采访我可能不会出什么彩儿。”我怔了一下,这正是我所担心的。一个那么端庄优雅、代表着最传统最经典的东方女性形象的女人,似乎注定不会是故事性很强又很有趣味的。然而,当与李修平面对面坐在一起进行采访时,整整一个下午的时光始终散发着刚刚出炉的烤甜糕般松软怡人的气息。
      
        李修平没有说错,她的确不是那种十分“出彩儿”的人,但正如她的荧屏形象一样,她那种从内心里散发出来的自然和清新,能让你暂时避开环境污染、噪音危害和街头那些尖锐鲜亮的色彩,与她一起沉静地面对素色人生。我惊奇地发现,和李修平在一起,你竟然可以置身于非常公众的场所却感觉到像在家里一般舒适自在。
      
        我深信,一个人的童年生活会对其一生产生最为深远的影响。李修平笑称自己是执行各种规章制度的典范,非常的规矩和按部就班,这样的性情与她从小所受的教育有很大关系。李修平对已经去世的父亲充满了敬畏和怀念。她说,父亲是一个非常正统、严谨又很自律的人。他对自己要求严,对子女要求也很严。李修平还记得在她考上北京广播学院离家之前,父亲在一张白纸上写了几句话,说,送给你几个字吧。从此后那张小小的字条就成了李修平在校读书时的座右铭:“学习要努力,生活要简朴,作风要正派。”李修平轻轻抿了一口杯中的淡黄色的菊花茶,目光悠远,静静地说:“我做到了。”
      
        在谈话中,李修平一再强调,自己从小就没什么主见,什么事情都要爸爸妈妈哥哥姐姐给拿主意,以至于现在在家里,凡事都要征询先生的意见。说到婚姻,李修平稍稍有些犹豫,她说先生不愿意和自己一起被“公众化”,所以平时也很少提到。她想了想又说:“他是那种包容性很强的人,对我也非常好。有一点我想很重要,就是我们很平等,像朋友。”
      
        李修平1992年结婚,到现在已经整整十年了。问她良好的婚姻状态靠什么来维持和巩固时,她几乎1/2秒也没有犹豫便脱口而出:“责任。”继而又解释说,责任里面包含很多东西,比如信任感、彼此的尊重等。在他们的婚姻中曾经历过分居长达8个月的考验。先生从国外回来时,李修平已经完全适应了一个人的生活,两人都感到对方有些陌生,但好在他们之间没有任何第三人的介入,深厚的感情基础和彼此的自律使婚姻驶过险滩,再次停靠在宁静的港湾。“夫妻反目总是从善意的欺骗开始,所以,在婚姻中诚实是很可贵的。一个优秀的女人和优秀的男人,或者平庸的女人和平庸的男人——感情上是不分优秀与平庸的——都有对爱情的幻想,而一旦具体到婚姻,就必须放弃一些不切实际的浪漫想法。你们把彼此交给了对方,自己的一举一动都与最爱最近的人有关联,都会直接影响甚至伤害到对方。这就要求你必须有自我约束力,知道怎么样爱护感情。”李修平一口气说下来,我发现她语言十分干净,极少有口头禅或“嗯”“啊”一类拖泥带水的语气词。
      
        对于成熟的女性,年龄总是既令她们感到骄傲的财富,又是令她们感到困扰的危机,李修平却说:“我从来没有这类担忧。我先生只比我大一岁,但我在他面前从来就不担心自己是不是变老了之类的问题。可能是因为他从来不过多评价我的外形,也不会说你这样不好看、穿那件衣服不合适等等。相反,不论我怎样,他总说‘挺好挺好’,时间长了,自然就有了一种自信,不会过多担心自己的容貌怎样。当然,女人还是要会收拾自己,不能说反正丈夫也不在意,就把自己弄得跟 ‘片儿汤’似的。说到底,女人要悦目。”
      
        “女人要悦目”,我满心喜欢李修平的这句话。当然,要求再高一点儿,还要赏心,就像她给人们的感觉。李修平平时不化妆,最多淡淡地抹点儿口红。她喜欢真实面孔示人,这样比较有亲和力。她觉得化了妆容易有距离感,也使自己感觉不自然。她愿意见到她的人哪怕有些失望——李修平没有屏幕上那么光彩,但下次再从屏幕上看到她时会把她“人化”,不显得那么遥不可及。对于自己的穿着,李修平牢牢记住化妆师徐晶老师的一句话——透着一点儿“时尚的影子”。
      
        作为国家电视台新闻主播,李修平事业已经达到了无人可以超越的高度。问到对未来的打算,她脸上竟流露出少女时代的期待与憧憬:“我小时候的心愿是做一名医生或者教师,以后我想我不会离开电视这个行当,但也许会回到学校去教教学生,也算圆了小时候的梦吧。”李修平说自己比较倾向于“见好就收”,再好的形象也总有让人厌倦的时候,当观众已经不愿意再看到你的时候,那对个人对电视台都是一种损失,对观众也是一种不负责任。在言谈中,李修平提到最多的几个词是“责任感”、“认真”和“规范”。
      
        不知不觉,我们已经聊了近五个小时。我注意到在这五个小时中,李修平的坐姿一直是优雅而挺拔的,累了,也只不过用手支一下额头,腰背依然不肯懈倦。优雅而不做作,挺拔却不生硬,这样的韵致像极了青青修竹——未曾出土已有节,高逾千尺仍虚心。
      
      附:央视著名播音李修平:我被商家热情撞了一下腰
      
      人们知假还在买假,究竟为啥?商家过分热情目的何在?商品上的小吊牌起着什么作用?您在逛商场时,怎样守住自己的消费底线?看看央视“名嘴”李修平的亲身遭遇,听听李修平在消费中的切肤感受,您就会对自己的消费观念来一个更新,维权意识也会有几分提高。
      
        今年秋季来得早,可是天气凉得慢。8月下旬的一天,记者邀约到李修平,想请她就消费维权问题谈一谈。平素不大接受记者采访的李修平,这回不事客套也未作谢语,平平静静地以她特有的温良姿态配合我完成了这次访谈。
      
        这天李修平没有化妆,连口红也未涂。她说:“我喜欢素面朝天。工作时一张脸已经扑满了粉,平时就该让皮肤得到休息。再说化妆很浓,容易给人一种距离感”。确实如此,衣着随意的李修平,谈聊时给人的感觉,她就是你的一个同事或邻居,没有浮躁之态,不见骄娇二气,质朴平和,如一泓清水。
      
        买假者图小利
      
        我们的谈话,从《中国质量万里行》聘请的社会质量监督员开始:“监督别人首先该从自己做起,起码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起责任”,李修平开门见山,直抒胸臆,好不爽快。接着她亮明了观点:“比如说抵制假货,首先自己不要去买”。李修平微微仰起脸儿来,明亮的眼眸里充满遐思又是一副很有体会的样子,但语气坚决,毫不含糊。
      
        在谈及对假货的认识时,李修平举了个例子:“市场上时常可以见到的盗版光碟,虽说对人的身体不会产生直接的伤害,但是,它对知识产权绝对是一种侵犯。”
      
        李修平话锋一转,谈到知假买假的问题上来:“消费者不希望买到假的东西,可是又总有人乐于去买假货。我曾经听到过有一位朋友很炫耀自己购买的盗版光盘,好像是占了很大的便宜。其实这只不过是点小利益的诱惑”。
      
        有正义感的人,往往会对社会充满使命感。李修平正是如此:“想想看,你买一张,他买一张,我再买一张,那正版光碟怎么办?肯定没有市场了!” 李修平提高了一点声调,口气却依旧温和。
      
        窗外晚霞的光芒透进了屋内,李修平的思想也伴随她的话题,递进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如果人人都知道这种产品不应该去买,都能从自己做起,并主动去影响你周围的亲人、朋友和同事,盗版光碟等假的东西就会渐渐地失去了市场。这一点对很多人来说不易做到,因为的确是有小的利益在诱惑、在作祟。”
      
        李修平从人文的角度,试图表明这样一个观点:“在这类问题上,人的自身素质和自我约束能力是个大事情,它决定着一个人的购物行为是否端正,是否能够抵御利益的诱惑,能否做到知假不买假,并参与监督和打假”。话说到此,深有体会的李修平把触角伸了向自己:
      
        前些年,美国电影《泰坦尼克号》正在热映,由于种种原因李修平没能看上。等她想看时已经演完了。她就从地摊上买了一张盗版光碟拿回家观赏。提及这件往事,李修平以真诚的态度自我剖析道:“想想看这是为什么?不是因为有小利的诱惑又是什么呢”?
      
        曾经有一种说法,现代社会中,几乎人人都被欺骗过,人人都自觉不自觉地过买过假货。而主动承认自己曾经过买过假货的人恐怕不算太多。李修平出乎记者意料地坦陈这一点,更让人感觉到了她对自己是真真正正负责任的,她注重自我修养和完善,在生活中恪守着“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古训。

    [ 评 论 ] [ 收 藏 ] [ 关 闭 ]

    (责任编辑:威展小王)

  • 国际新闻

    更多>>

    民生新闻

    更多>>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 机构介绍 | 报社动态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查询系统
    Copyright©2014 http://www.168aaa.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北京新闻网 企业信息
    【免责声明】本站新闻均为转载,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对文章观点有异议或持有反对意见,请及时联系客服处理,谢谢!QQ:501734467